上海奉贤新城“上海之鱼”环湖绿化景观工程总景观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是上海奉贤南桥新城生态景观核心之一,是南桥新城低碳、宜居、时尚滨水核心区。通过快城市慢生活的理念打造上海之鱼的“印象之路”,体现新城生活人文之环、环湖景观之廊、彩色记忆之魂,营造缤纷多彩之路。现环湖绿道已建成,成为当地居民、上班族休闲目的地。
近年来,航都院(中国)作为一家致力于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发展的国际智库机构,已成功将全球20多个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国际化航空都市。
项目区位及原貌
处理方法:B处的大片空地可设计成集散广场,用以行人的聚散,停留,观景。驳岸与步道之间搭配景观小品,丰富植物组团,给予行人独特的景观感受。
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打造大地景观,形成视觉冲击;设置参与性项目,增加趣味性。
功能定位:奉贤新城“上海之鱼”环湖绿化景观是南桥新城生态景观核心之一,是南桥新城低碳、宜居、时尚滨水核心区。
设计定位:环湖路——打造上海之鱼的“印象之路”,体现新城生活人文之环、环湖景观之廊、彩色记忆之魂、营造缤纷多彩之路。
设计形态灵感源于水元素,以水滩、水涟、水涧为概念元素,打造具有砚台气韵的东方之水。形成金叶长滩、华林水岸和水涧云端三段主题景观空间。
▶ 【金叶长滩】打造渲染之美的秋景水岸
湖堤路近年丰路至德丰东路段:因现状堆砌大量土方,严重影响路边行人对湖的观景视线。将滨水土方转移重塑,最高点为1.2米,场地种植疏朗的乔木,银杏、榉树、黄山栾为主,配以香樟、金桂、乐昌含笑、女贞等常绿树种,使得场地的景观性得到提升,行人视线得以通透,更加直接的领略到金海湖的美景。湖堤路道路绿化以色叶类银杏、榉树为主,体现层林尽染的秋景。
▶ 【花林水岸】打造浪漫之美的春景水岸
德丰东路至清朗路段: 场地整体现状较为平缓,滨湖步道建设不完善,且步道离湖面距离较近,无休憩空间。将步道改建为滨水健身步道,绿植以樱花、紫荆、碧桃为主,搭配金桂、夹竹桃等常绿乔木,打造仙林绿拓,体现绿岛花丘的春季景观。使行人身心放松,尽享自然之美。
▶ 【水涧云端】打造林境之美的夏季水岸
结语
上海之鱼环湖绿道结合场地现状,发挥场地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保护原则,又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要求。建成至今成为当地居民、上班族休闲目的地,伴随周边年丰公园、雕塑艺术公园、青年艺术公园、泡泡公园的开园,俨然已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并与其北侧的中央生态林地,蓝绿交融。
南一片区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迪士尼核心区,同时也是上海总规2035中川沙主城片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城市层面上功能定位的总体提升、靠近浦东国际枢纽的区位优势以及交通条件的不断提升,将使迪士尼南一片区有机会成为服务于迪士尼乐园与周边城镇的高品质度假休闲、文化创意和休闲城市活力集聚地,同时承载一定的临空经济的特色功能。
南一片区的发展愿景为:水之南园,乐活圣地;目标定位为:以高品质度假休闲、现代化商业娱乐、潮流型文创体验为主导功能的世界一流城市休闲度假胜地。
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浦东国际机场建设国际枢纽,因此浦东新区承担着建成城市门户的迫切任务。新场镇和周浦镇交通便捷,靠近主城区,位于空港交通直廊沿线,面对国内外高端人才服务和国际社区建设的大机遇。
新场项目的地区层面定位为地区级公共服务新中心:形成上海新人流高地和对外窗口,规划以新场古镇为文化背景、旅游公共服务为主题;在镇层面的定位为——产业革新、文化传承、生态激活的综合型社区。
周浦项目定位为——L.W.P(Live·Work·Play)社区:形成“居住、工作、娱乐”结合的社区。新市镇中心通过导入高端业态和新型物业产品类型,以精细化、特质化、地标性为导向,辐射周康航片区乃至全市。
场地长4000米,宽50米,总占地面积约274亩。远航路生态停车场项目主要解决了郑州富士康工厂周边乱停车现象、服务配套设施匮乏、生态环境质量差等问题。
新停车场融合地面绿荫式停车、机械式停车及覆土式停车等多种方式,包含大车位、小车位、非机动车(含充电车棚)及充电桩等多种停车类型,打造形成“一轴、三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将成为航空港实验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的典范,为今后实验区生态式停车场的建设提供一份可推广可借鉴的范本。远航路生态停车场建成后,不仅能够满足富士康员工及周边居民停车需求,同时提高环境品质,形成航空港区新的商业综合中心,成为一处新的城市目的地。
国际科教创新区规划秉承开放、集聚、培育、融合、多元、宜居的理念,以绿色、健康、活力为愿景,致力于成为一个“国际化、生态优美、中西文化交融、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宜学宜业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城市。”
通过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大学城市,承担与世界顶尖高校合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高端教育培训等多项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为航空港实验区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成为航空港实验区的高科技人才培育、高校科技研发和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地;同时国际科教创新区也是深化塑造区域形象,打造中原“知识航都”的重要门户片区。
武义县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距离浙江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杭州市 150km,处于上海高铁的两小时通勤圈及杭州高铁一小时通勤圈内。
规划重点解决“以临空经济为区域经济产业新的增长极”的发展诉求,在对项目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将工作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战略发展路径规划、产业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通过战略路径研究与产业规划确定未来基地发展方向与持续发展策略,结合空间层面开展概念性城市设计,从而实现规划的实际操作。
项目基地内的青岛西火车编组站、胶济铁路和蓝烟铁路沿线形成的防护走廊将对基地建设的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远期编组站将改为高铁客运站点(目前已改造完成),通过这一契机将大大提升规划区城市活力。如何合理规划铁路站点周边地区,使其近期对城市发展的干扰最小化,远期不影响城市贯通、拉动城市活力,是本项目的一个挑战。
航都院(中国)根据区域发展条件与政策优势,结合基地现状特色,对基地的发展定位、规模结构予以预判。形成两个规划范围的发展定位,最终形成总体用地布局与核心区城市设计成果。其中规划区发展定位为——健康城,智慧城,生态城和宜居城;核心区发展定位为——生态健康休闲为主的功能片区。
项目规划通过对区域交通条件和经济产业等区域经济、社会数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在对未来产业规模进行回归预测的基础上,推导出香河通航新城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并提出通航直接相关、延伸以及非航产业3个板块考虑开发策略。
空间布局方面从通航产业角度入手,充分结合机场限高、噪音影响,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与机场的关系,依次布局智能制造板块、通航机场直接相关产业板块、通航机场间接相关产业板块等,并为飞行家社区建设预留可能。
机场周边临空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其特殊性,结合考虑客观噪音、限高等条件,满足功能和特色营造的诉求。综合考虑机场限高影响、用地性质功能、城市空间形象等因素,布局建筑高度控制,核心区部分片区限低,促进该核心区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特征。
临空经济北区(平度)南缘距离机场入口直线距离约为15公里。与机场并非直接相连,是临空经济区(胶州)的延伸片区,也是青岛临空经济的重要空间板块。
与紧邻机场的临空经济区有所区别,我们将平度片区规划定位为:临空关联产业区,高端轻工业制造基地;空陆联运的区域物流中心;产城一体的宜居宜业新城。主导职能为:四大主导产业基地(电子家电为先导的高端轻工业制造基地,北部产业物流服务基地,临空科教研发基地,高附加值现代农业基地);两大支撑功能(北部临空经济区城市综合型服务功能;大沽河生态文化现代体验式旅游功能)。
项目空间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与机场没有直接联系,无法快速抵达机场内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结合临空经济理论中重要的原则,衡量连通性的准则是速度而不是距离,我们提出从北区核心区向南建设一条快速路,实现临空片区与机场的快速衔接,使得北区的距离劣势通过这一策略得到了化解,大大提升了平度片区的可达性,为多种产业的布局创造了可能。
以航空大都市空间圈层模型为指导,建设国际社区为航空港实验区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提供国际化、宜居便捷的社区环境。
国际社区项目位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核心区南部约2.5公里处,规划总占地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机场向南发展的首个高端社区,有望服务于整个实验区,形成实验区级服务中心。项目从规划背景研究和国际社区研究两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进而在各规划层面上探究国际社区应承担的能级,确定项目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职能。规划方案从规划策略、用地功能、交通、指标引导及城市设计五个方面提出规划引导控制标准。从管理逻辑、城市设计弹性控制方法、管理路径、优惠政策、与控规对接等五个方面提出针对规划方案引导的的实用管理策略。
航空港实验区发展到今天,对如何服务好人才以及如何留住人才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国际社区能够较好的解决人才住房以及服务配套的问题,为航空港实验区在人才培育上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本项目的核心难题在于,如何确定产业功能:一方面要估计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的战略与收益,另一方面也要保障自己土地的盈利效果。
项目作为商业类型片区,布局在紧邻空港区,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布局大量的临空型企业总部、企业办公地、酒店、科研机构、高技术产业、跨境电商服务等功能。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建设优势,航都院与绿地集团提出将基地发展为广州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 (拟)、广州准自贸先行先试区启动项目,为整个空港地区发展形成初步发展动力。
空间规划从产业布局着手,提出初步的城市建设意向,并且明确了六年时间四个阶段开发完成的开发计划,匡算了各阶段的建设规模与成本收益。最终项目咨询获得了广州空港委及广州市政府的赞许。
浦东国际机场赋予祝桥枢纽新的建设意义与使命。这里将不止是交通枢纽周边商务中心,还将提升上海的全球城市竞争力,助力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承接城市对于门户地区“商务服务水平、产学研资源、文化建设、宜居、生态、交通可达性”六大方面的要求。
立足浦东新区,祝桥规划区的定位为:沿城市发展轴,由西向东依次形成“金融城-科技城-娱乐城-航空城”四大重要功能片区。航空城为上海市门户地区,项目位于航空城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为航空城的中央枢纽核心区,是上海市门户第一站。项目落成将成为浦东周边片区的发展引擎。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川沙将成为4个主城片区之一)。片区内将设置为川沙城市副中心,成为9 个上海主城副中心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从临空视角上看,由于川沙地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联系城市中心的重要节点以及浦东与虹桥机场联络线的首要节点上,受到机场和城市中心的复合带动。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副中心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临空经济服务属性,更要考虑在多重国际性板块的影响下川沙作为国际门户区的一部分,应如何定位。
规划在项目功能方面,提出以下策略:拉长旅游链条,延长驻留时间,发展“全域旅游”,提供特色化度假配套设施;构建全球城市门户的副中心,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承接中心城溢出的小众文化,培育川沙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提升民俗文化国际吸引力;提供多样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住宅供给结构;强化城乡统筹,分配副中心职能及各个城镇组团职能。
根据浦东机场在上海市的定位及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机场T型区未来建设应当:发挥上海优势条件;塑造海派文化特色;打造生态友好环境;引入高端服务功能;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汇聚国际高端人才。
通过浦东国际机场T型区现状功能布局、交通布局和自身面临地面交通流线组织等问题的分析,提出浦东国际机场T型区规划发展目标为:东亚门户第一站,片区综合交通枢纽。通过T型区这一机场周边“黄金核心港”开发,助力城市战略提升。
规划发展建议:一是结合交通与周边功能,打造东部临空功能片区、中部开放式商业中心、西部总部办公区三大区域;二是通过机场航站楼与片区的衔接,打造主街;三是形成规划布局思路;四是确定核心业态,将该区域打造成独一无二的特色世界市场。
本次功能布局研究核心理念是“进步科技、和谐人文和绿色生态”,以“新城建设,吸引尖端技术人才,全面提高航空产业园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前沿科技产业中心”为发展目标。
规划基于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和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两大理念:
打造尖端科技产业中心、新兴文化交流中心、高品质城市活力中心、拥有得天独厚山水景观的绿色生态社区。
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最大化,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山东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以面向国际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面向山东半岛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空间战略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引领青岛构建环湾型大都市区向全球城市迈进的重要支撑点。
通过充分评估青岛的优劣势和临空优势,将其规划定位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高端临空产业基地;自由贸易临空新区;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主导职能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面向韩日、连接亚太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国家级门户;山东半岛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与青岛国际大都市区和国际航空枢纽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空间规划方面,以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强化产业经济联系、构建生态安全体系为导向,实现临空经济区与周边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查干湖空港经济园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查干湖机场周边地区,距前郭中心城区20公里,规划总面积为134.24 km2,是以机场为核心资源的产业园区。
项目重点解决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实现前郭县的精明增长,实现产业转型。我们规划遵循两大核心规划原则——重塑产业发展条件;建立空港经济园区与机场及周边区域 “快速、便捷”交通关系。
项目从区域城市群发展条件、城市自身产业和公共资源发展条件、特定临空特征产业的导入三个不同层次深入研究,提出以区域交通条件为依托,对内以区域集散中心为目标、对外以中蒙大通道枢纽为目标,发展物流业;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空港发展重新定位客源目标和层级,打造品牌旅游业;依托自然地理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服务周边的传统产业城市,发展富有特色的会议会展度假业。
库尔勒机场是疆内的第三大机场,客货运量在疆内仅次于乌鲁木齐和喀什,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重要节点。临空经济区位于库尔勒中心城区西南部,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 “东西向连接疆内外与国内外”、“南北向连接南北疆”的交通枢纽位置,结合航空运输优势,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与多式联运枢纽。
利用第二条出疆大通道,结合机场建设发展对外开放与枢纽经济;利用航空兴起的优势广泛建立客货运网络,可弥补陆路交通不便导致的经济劣势,积极与国内机场与临空经济区建立联系与合作关系,从而带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巴州临空经济区。
项目通过疆内机场竞合条件分析与腹地经济竞合条件分析,明确库尔勒临空经济区发展路径,抓住其突出的交通区位、特色林果资源与农牧业产业、世界级旅游资源等优势。项目重点解决库尔勒航空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临空经济区的产业与城市发展预期;遴选合理可行的产业体系;形成可落地的规划设计等重点问题,形成理论有基础、空间能实施、政策可操作的规划方案。
新的海德巴拉国际机场于2008年开放,是印度第一个公私合营的机场。卡萨达教授受雇于该机场的大股东,GMR集团,帮助他们将2200公顷的机场区域打造成一个空港城和航空大都市。为此,卡萨达教授制定了战略规划,包括机场物流、商业和工业设施的模型设计,以实现客运、货运量和其它商业机会的增长。
规划把海德巴拉机场分为三个区域:西区、核心区和东区(如图A所示)。核心区包含拥有多式交通、并与GMR集团办公室相连接的两个航站楼。另外的50公顷土地将用于建造零售和休闲娱乐设施。
战略规划的目的是要把占地30000公顷的海德巴拉机场开发管理区打造成隶属于航空大都市的多式联运中心城市。规划中建议修建高效的高速路网和客运专线网,以提升空港城和航空大都市区域的连通性。
上世纪90年代,迪拜航空业发展迅猛,因此当地政府决定,投资330亿美元,打造全新迪拜国际机场,并以它为中心规划建设世界上第一个航空大都市。该机场最初设计有六条跑道,年客运量1.6亿人次,年货运量1200万吨。
迪拜世界中心,后更名为“迪拜南城”。约翰·卡萨达教授受邀为该项目提供战略和规划指导。具体包括:提出多式联运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策略;实施电子数据交换,以追踪、控制货物运输;提出在新机场及其周边地区建设全球物流中心的途径;迪拜物流城是重点项目,它是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最初驱动力。
随后,迪拜航空城公司又邀请卡萨达教授就迪拜航空产业发展进行战略指导,这包括对迪拜以航空产业为中心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一系列提升建议。具体包括:1)优化迪拜机场的空域管理;2)从航空货运入手,逐步将空运从迪拜国际机场转移到新机场;3)建设更多的无缝化多式联运线路,以充分实现迪拜成为航空货运、贸易、旅游中心的潜力;4)建立一个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的保障机制,确保为迪拜依赖空运的商业产业提供长期的、最优的服务。
孟菲斯国际机场是联邦快递的全球中心,每天处理超过200万个快递和货运件。孟菲斯地区商会和孟菲斯国际机场聘请卡萨达教授为孟菲斯航空大都市制定发展愿景和最初的规划。该项目不是传统的机场和城市规划,而是要把孟菲斯国际机场及其以外的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高效、功能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航空大都市。
鉴于机场附近区域存在的阻塞点,并且为了提升航空大都市内众多商业集聚区及来往孟菲斯机场的地面交通联通性,卡萨达教授提出了优化地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议。同时,为了优化整个航空城的货物运输,并更好地连接机场和孟菲斯市中心、郊区的甲级办公楼群、孟菲斯主要的旅游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包括快速增长的医疗设备产业),卡萨达教授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对于如何提升机场周边区域的风貌,该规划也提出了策略和建议。更加注重机场区域的土地利用,使其对到达和离开机场的旅客更具吸引力,并对连接孟菲斯市区和机场的高速路走廊进行美化。同时提出了吸引商业到机场区域的激励措施,例如如何更好地吸引投资者、当地经济发展机构如何协调工作以获得更有利的招商结果。最后,也提出了一系列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策略,包括宣传孟菲斯是“美国的航空大都市”。
新丹佛国际机场(DEN)于1995年启用,是21世纪美国最大的工程之一。机场占地135平方公里,面积超过旧金山。卡萨达教授本世纪初参与此项目,为机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提出了航空城及航空大都市建设模型,也是丹佛航空城和航空大都市研究及总规蓝图。
之后,卡萨达教授以首席调查员的身份,参与了波蒂厄斯(Porteous)开发项目。项目位于机场区域南侧,占地1287英亩。卡萨达教授为该项目提出了战略、设计和规划,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丹佛航空大都市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其连接丹佛国际机场与外部的重要门户作用。除了对商业用地进行具体规划, 卡萨达教授还就如何提升道路连通性(包括道路的新建和扩建)以及轨道交通连通性提出了建议。最后,还提出了丹佛国际机场和波蒂厄斯项目所有方进行公私合作的可能性。
与MXD公司合作,对丹佛航空城进行了总体规划。卡萨达教授还利用自己以往对世界各地航空城和航空大都市的研究,提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多式交通体系。此外,在总规中,卡教授提出了如何促使机场及航空大都市商业协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