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都院(中国)

航都院小程序

航都院智库

回到顶部
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来源: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2020-07-27
作者: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公众号

      2016年10月20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联合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自批复以来,始终坚持以胶东国际机场为内核,放大平台优势,大力发展多元综合型空港经济,集聚壮大千亿级临空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智慧航空城。

图片1.png

      一、大力发展多元综合型空港经济,加快空港新城建设。

     全球空港经济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以孟菲斯、香港、郑州为代表的物流主导型,二是以法兰克福、上海虹桥为代表的商务会展型,三是以仁川、贵阳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型,四是以史基浦、樟宜、迪拜为代表的多元综合型。结合胶州实际,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寻标对标,进一步细化完善临空产业规划,全力打造以现代物流、航空工业、高科技制造、休闲会展等为主导产业的“多元综合型”空港经济,构筑高端临空产业基地,推动胶州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按照世界上机场城市发展理念,推动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转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航空城”。

图片2.png

二、强化大项目支撑,壮大临空产业链。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胶州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及关联企业,大力开展精准产业链招商,全力以赴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足的大项目,重点突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构建“3+4+4”现代临空产业体系(航空保障、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等3大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科创研发等4大临空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商务、金融贸易、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4大临空现代服务业)。全力推动青岛航空创新产业园、空客总装线、中邮综合邮件处理中心、中国商飞航空产业园等大项目落地,尽快集聚壮大千亿级临空产业链,成为胶州经济“隆起带”。截至目前共招引项目36个,总投资1688亿元,已达到千亿级产业规模。

图片3.png

三、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崛起“临空项目群”。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准确把握“十一个关系”,大力弘扬“动车精神”,强化“全轮驱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项目包挂责任制,针对项目实际,制定推进路线图、时间表,明确目标路径、完成时限、责任人,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将项目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并逐一进行攻破。对于汇通丰源供应链管理、宇培电商产业园等15个开工在建项目,持续跟进、持续发力,保证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见收益,加速崛起“临空项目群”。

图片4.png

四、以“亩产论英雄”,实现集约式发展。

     临空经济区的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对于节约集约用地有着深刻共鸣。开发建设过程中,坚决摒弃数量规模型发展老路,牢牢把握“亩产论英雄”理念,坚持“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向集约要资源”。推动项目“上天入地”,物流项目要求建设两层以上仓库,临空服务中心、综保服务中心等项目都建设了地下两层,全面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标准,保证节约每一寸土地。下步南部商务区北方消费中心项目,将结合地铁8号线胶东站点和商业设施,设计地下商业空间,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整合要素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科学化、经济产出最大化、土地利用集约化,把临空区打造成为节约集约发展的“样板区”。

图片5.png

五、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夯实园区发展平台。

     抢抓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经济刺激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融资宽松的窗口期,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全力做好多渠道融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力度。开工建设总投资20多亿元的7项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着力提升园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临空区承载力。

图片6.png

     自2014年10月11日胶东国际机场获批以来,胶州市按照山东省、青岛市“机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部署要求,同步申报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并于2016年10月20日获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联合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区位于青岛胶州湾北岸,总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位于胶州市域,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至大沽河胶州段,西至沈海高速、胶平路,北至青银高速,南至胶济铁路、兰州东路,包括李哥庄镇部分区域。批复中明确了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区域性航空枢纽、高端临空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引领区、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


 



文章原出处: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作者: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